從去年9月新學期開始,以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為目的的“雙減”政策,在南京中小學校全面落地。一個學期過去了,這項改革有何成效?中小學教育教學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家長、學生的負擔究竟有沒有減下來?本報今起推出“‘雙減’一學期看變化”系列報道,全面關注“雙減”一學期以來,南京教育生態(tài)的變革。
本周,我市中小學迎來了“雙減”下的首場大考——期末考。根據(jù)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再進行紙筆考試,義務教育其他年級由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期末考試,初中年級可適當安排一次期中考試。在這一背景之下,孩子們面對期末考,是否更輕松了?學校針對期末考有哪些改革創(chuàng)新?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闖關游戲代替考卷,低年級綜合測評很有趣
昨天上午10點,游府西街小學體育館內(nèi),一場以“冬奧”為主題的期末綜合測評正在進行,參加活動的是該校一年級的孩子們。
“我是冬奧小使者”“和冰墩墩暢游冬奧會”“我為冬奧吉祥物畫服飾”“歡慶冬奧會”……記者看到,場館內(nèi)設置了多個跟冬奧相關的項目,孩子們以班級為單位依次參與,每完成一個項目就可以獲得一個冬奧章。
一(3)班學生劉恩汐手拿“樂游冬奧”卡,每完成一個項目,都給自己豎個大拇指。“我太喜歡了,游戲都很好玩,你看,我已經(jīng)拿到這么多冬奧章了!真有意思。”劉恩汐笑著說。
學校教導處副主任蔣麗莉說,“雙減”背景下,學校更注重對學生的多元評價,通過闖關卡集星的設計,著力于讓學生“樂學”“樂考”“樂實踐”,引領學生快樂學習。
“這些項目也不是隨便設計的,每一項都考查孩子某一方面的能力。比如,‘和冰墩墩暢游冬奧會’項目設立了三項游戲,都是通過圖片與數(shù)字結合的謎題形式,考查的是孩子的數(shù)學思維和邏輯能力;‘我為冬奧吉祥物畫服飾’,要求孩子以分組協(xié)作的模式,為冰墩墩設計制作一件漂亮的服飾,考查的是孩子的美術能力、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蔣麗莉說,“我們希望通過闖關的形式,讓孩子們學會用自己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通過設計主題體驗式綜合測評的小學還有不少。上周日,北京東路小學針對二年級學生舉行了以明城墻為主題的期末綜合測評,孩子們通過一系列活動,了解城墻的歷史、城墻的建造方法,城墻堅固的原因等,在體驗實踐中,完成活動手冊。
當天在活動現(xiàn)場擔任志愿者的一位二年級學生家長說,看到孩子們“玩”得特別開心,將語數(shù)英等各門學科知識都融入了游戲,又動口又動手,讓孩子們運用所學知識來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還收獲了挑戰(zhàn)成功的成就感。
期末考試還有細目表,中小學復習更有效更精準
相對于低年級學生游戲式的“期末考”,小學三到六年級的學生,以及初中學生的“期末考”則正式很多,各學校采取的依然是紙筆考試。為了盡量減輕學生們的負擔,老師們也是想盡辦法。
中山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老師丁麗這些天有些忙,除了正常的上課、培訓,她還抽出時間,給孩子們歸納總結平時的易錯點,難點,精挑細選題目,給孩子們進行期末復習和練習。
“期末考試是一學期以來的唯一考試,家長學生老師都很重視,但是我們也不能給孩子們增加負擔。所以這段時間,我們主要引導孩子們進行錯題整理,針對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練習,還給孩子們布置一些實踐性作業(yè),讓他們在動手實踐中掌握知識點。比如,講到長方體、正方體面積時,我們會讓孩子們用最省材料的辦法設計一個紙巾盒;在講到百分率時,會讓孩子們做紅豆、綠豆的出芽率實驗,幫助他們掌握知識點。”
丁麗說,除了正常的紙筆考試,學校還設置了免考生制度,每門學科老師可以選擇兩名平時作業(yè)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免考機會。期末考試當天,這些學生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科技活動。“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孩子們更注重過程性評價。”丁麗說。
在初中學校,學生們的學習考試壓力相對較大。如何才能精準復習,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提高復習效率,成為老師們研究的重點。
“我們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的老師們根據(jù)中考方向,對期末考試進行仔細研究,然后發(fā)布了不同年級的期末考試細目表。這個細目表涉及考查的知識點,難度,每題的占分等,非常細致。各學校根據(jù)細目表帶著學生復習,就會非常精準。”我市一所初中學校的教學副校長說,“學生復習主陣地在課堂,我們會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點梳理,盡量在課堂上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減少課后作業(yè)量。同時也會在雙休日給學生布置一些情境化的作業(yè),并且做到百分百批改和反饋。相信只要學生跟著老師的要求走,期末考試都會體驗到獲得感。”
雖然考試改革壓力不小,但明確了未來育人方向
“雙減”后的第一次期末考,聚焦了社會與家長的目光,既有期待又有疑慮,不少老師坦言壓力不小。
蔣麗莉說,組織一二年級學生進行期末綜合測評,這樣的評價形式,老師其實更累了。“我們一方面要花心思去構想不同的活動形式和活動安排;另一方面,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要保證在不布置書面作業(yè)的同時能達到鞏固學習內(nèi)容的效果,這都是老師需要動足腦筋的難題。”蔣麗莉說。
這次期末,丁麗用了兩三個晚上,梳理了整本教材的課后題及各類型的知識點,確定教材重點考查的能力點,再帶領學生們一點點復習。一輪復習后,由同學們提出自己哪些題比較薄弱,再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老師要從一條河中捧一捧最有用的水,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高效地復習。”丁麗說,“雙減”正一步步落地,家長需認識到比起分數(shù),孩子的思維和素養(yǎng)更重要。
北京東路小學黨支部書記曹海永說,“雙減”后的第一個期末考,既要讓學生“減”出快樂,又要全面了解學情,還要增加學生素養(yǎng)知識,這樣的期末考試也是對學校、對老師們的一次大檢驗。
“以學校一二年級的綜合測評為例,因為融入了我們學科的元素和學科素養(yǎng),所以,孩子們其實沒有意識到這是考試。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孩子更豐富、更真實的表現(xiàn)。這樣的評價對未來老師改進教學有很大的啟示作用。并且,游戲闖關這樣的評價能看到孩子們團結、創(chuàng)造、探索的能力等,其實,這也是提示我們育人的一個方向。”(錢紅艷實習生朱清源 )